AI编程哪家强?Benchmark搞一把
Claude Code、Gemini Cli 等命令行工具相继发布,这两个月 AI 编码又火出了新高度。 我对效率类工具一直都特感兴趣,喜欢折腾和把玩它们,加之这些工具是实实在在提升效率。 我去年底接触 Aider、Cursor、Cline、Continue,就想写篇博客来记录一下我对它们的感受。 最近又有些新感...
Claude Code、Gemini Cli 等命令行工具相继发布,这两个月 AI 编码又火出了新高度。 我对效率类工具一直都特感兴趣,喜欢折腾和把玩它们,加之这些工具是实实在在提升效率。 我去年底接触 Aider、Cursor、Cline、Continue,就想写篇博客来记录一下我对它们的感受。 最近又有些新感...
4年前,我对分布式、数据库、测试这几个领域都很陌生,好奇心与缘分让我和它们相见。 它们每一个都有说不完的故事。而我和它们的故事,则要从测试开始说起。
Golang 生态许多测试“框架”都是基于 testing 标准库来构建的。比如 testify,ginkgo 等。 不管使用哪个框架来编写测试用例,我们都可以通过 go test 命令来触发用例的执行, 看代码先看 main,于是就想看看 go test 内部的实现机制如何。
参考网上各大博客或者 RFC 以解决自己对 Socket 编程或者说 TCP/IP 协议的众多疑问。 感觉目前自己理解的也不成体系,记录的内容也都是一些零散知识点。
前言:在 Python 生态中,我们经常使用 collections.deque 来实现栈、队列这些只需要进行头尾操作的数据结构,它的 append/pop 操作都是 O(1) 时间复杂度。list 的 pop(0) 的时间复杂度是 O(n), 在这个场景中,它的效率没有 deque 高。那 deque 内部是怎...
阅读这个 RFC 可能的收获:自己设计协议可以参考
前面文章有说道『协程和生成器最主要的特征:可以暂停执行和恢复执行』, 它另外一个隐含的意思:普通函数不能暂停和恢复执行。
上篇文章中,我们说到:Python 的协程底层就是基于生成器来实现的。本文,我们会讲生成器的一些历史和相关的基础知识。
在第一篇文章『揭开 asyncio 的神秘面纱 - 从 hello world 说起』中, 我们提出一个问题:Python 协程和生成器行为非常类似,它们究竟是什么关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就来探索、解决这个疑问。
asyncio 是用来编写并发程序的库。在爬虫、客户端应用、等开发场景中, 我们经常会需要将多个网络请求并行化来提高程序性能,而 asyncio 框架正好可以很方便的帮助我们实现这个需求。
这篇文章致力于解决以下疑问(本文以 MySQL 为例):
编程语言一直是民间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国庆的时候自己按照教程做了一个简陋版的“解释器”, 这里记录一下自己学习的心路历程。
一个常见的生成器使用示例:把生成器当作迭代器用
前言:之前也写了上千行和 React 相关的代码了,不过都是复制粘贴,或者无脑模仿。 自己算是个后端工程师,自己经常会吐槽前端开发,尤其是现在的 React。 眼看着新的工作又要使用 React,赶紧把它的一些基础知识学习一下。
学习完的几点个人感受 个人推荐的学习思路 先看死锁概念和四个必要条件 -> 看 wikipedia 然后大概的看一下哲学家就餐问题 -> 看 wikipedia 带着对哲学家问题的疑问,看处理死锁的几种方法 -> 可以看下面给的视频的某些章节 ...
以前经常看到这两个术语,但是感觉区分这两个东西并没什么用,而且 日常实践好像也不要求我区分他们。今天恰好自己碰到一个问题:
Python Packaging Python 包管理工具怎样管理一个包的元信息?要考虑哪些问题(versioning, naming…)? wheel vs eggs? (50%) wheel vs sdist? (50%) 怎样优雅的发布 .proto/.thrift 等 RPC 接口定义文...
很多问题以前也遇到过,不用小本本记下来,下次还可能会遇到。
大学没学好也不能怪我,真的,况且我还盲羊补牢呐。。。
feeluown - music player daemon for human? ps: 由于历史太长,所以丢后面去了。
Table of Contents 1. How venv works? 1.1. 先来做个简单的实验 1.2. 神奇的 lib/pythonX.Y/os.py 1.3. 回到现象 1.4. 正题:venv 是怎样工作的? 1.5. 总结
最近在迁移一个视频服务的断点上传部分。这货之前使用 django 写的,要迁移到一个 tornado 框架。
概述 - 排序 插入排序 空间:$O(1)$ 时间:$1 + … + n => O(n^2)$
MySQL 字段设计基础 MySQL 索引基础知识 MySQL 锁、事务的一些基础知识
读这本书的目的:能说出好代码和坏代码之间的差异
断点续传 继上个 调研笔记篇 之后,有了这个。
结论一定要写在显眼的地方:(写着写着来个结论) 这些东西不及时记下来,或多或少以后都会忘记把,然后就是重复踩坑喽… 写文档并不是消磨时间的好方式,写代码才是
feeluown 阶段性总结
迷宫自动生成
强行记一点,养成好习惯!
2023-05-29:若想深入的传播一个知识或描述一件事情,按“主题”维度来进行组织, 是我目前见过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这本书分四个主题,虚拟化(Virtualization)、 并发(Concurrency)、存储(Persistence)、安全(Security)。今日看了内存虚拟化这块, 由浅入深,引经据典...
读完这篇论文,有种盲人摸象的感觉。好在确实对 B-tree/B+-tree 的基本原理有了些了解。 比如一些基础的概念,B-tree 的 order,B-tree 的插入/删除算法(里面涉及到平衡), B+-tree 相比 B-tree/LSM-tree 的优劣势。但它总归只是一个理论, 和实践还是感觉差距太远,...
2019-02-11 ~ 2019-02-17
https://arxiv.org/pdf/1702.05843.pdf
最近在读了一本书《关键对话》,它的副标题是“如何高效能沟通”。 我和每个认识我的朋友说起“我最近在读一本书,关键对话”,大家的反应都是:“啊!2333”。
记一篇笔记越来越难辽,更别说写博客了。书读的也少了,更别说 paper reading。 饭不想做了,更别说尝试新菜式。FeelUOwn 活跃度越来越低了;flag 列表也没了; 也不出去浪辽。唯有摇号、工作与游戏,使我“快乐”。
FeelUOwn 维护好几年了,它的定位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近一两年是把它定位为
UPDATE 2021-02-13 嘛耶,刚写这个笔记的时候其实是 2021-01-25,2333。
feeluown - music player daemon for human? ps: 由于历史太长,所以丢后面去了。
feeluown 阶段性总结
代码跳转是写项目的必备功能了,而用 VSCode 写 Groovy 竟然没有这个功能,这能忍嘛???
回顾一把了 2023,也想了想 2024 干点啥好,心里已经基本有思路了。现在是下午六点半, 预约了晚上7点的海底捞,前面排了 240 桌。说回来,我觉得自己的 2024 规划挺好的, 从来没对自己这么有信心过 :)
抓到浙江秋天的尾巴,“栖霞坑古道”一日游,盗图若干。
现在是 2023-04-12,我正在为了写,而写这篇“博客”,真不知道要记录些什么。 在 10 分钟之前,这篇博客的标题与现在还有点不一样,叫做“自驾 G318”, 但对着标题看了十分钟,我真不知道该写啥好。于是我机智的换了个标题,果然, 这废话不就来辽。
最近感悟很多,一定要记下来!
想了一下,春雨比春风更优雅一点。
记录一下自己过去的使用感受和经验,避免重复踩坑。都是一些琐碎的事情。
有些东西,说有用有用,说没用也没用
连接池是什么?它的实现原理? 连接池需要自动处理 Connection Reset 这类错误吗?为什么?不需要,上层做 When to use connection pool? typical usage? https 有什么区别吗?
标题本来是 how pip works, 但是看了 pip 的部分代码,我把它改成了 pip 杂谈。
最近开始找新工作了,但要找什么样的工作呢?还是有点点迷茫,仿佛回到了 2019。